当前位置:教育技术

区域推进,数智赋能,助力打造高品质六合教育—南京市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赴六合开展调研

来源:信息资源处    发布时间:2025-3-31 11:33:41    浏览次数:893

为深入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在南京市中小学的普及与发展,全面了解基层学校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与面临挑战,3月28日,南京市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调研团队在市教育局二级巡视员、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潘东标的带领下来到六合区,对六合区多所学校及区域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进行全面调研。区教育局副局长陈传贵及局技装办、区教师发展中心、四所试点学校主要负责同志陪同调研并参与座谈。



在调研过程中,调研团队考察了学校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现场、人工智能与学科融合实验室、人工智能赋能学科特色基地打造等场域和应用场景。



在随后的座谈会中,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六合实验学校、六合区广益小学、金陵中学龙湖分校小学、金陵中学龙湖分校分别介绍了学校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南师大附属六合实验学校构建数智技术支持下的“研教学评”一体化全流程校本实践路径,推动教育教学提质增效,促进师生数智素养养成,打造学校数智教育特色品牌。



广益小学将STEM课程与人工智能教育深度融合,打造特色社团,并初步构建起校本课程框架。



金陵中学龙湖分校小学构建AI教育生态闭环,将现有平台、课程、案例进行系统整合,形成涵盖"研教学评"全流程的"龙湖范式"。



金陵中学龙湖分校以“三课+项目”为路径,锚定“打造以‘生长’为核心的龙湖人工智能教育生态”的发展方向,让AI不仅是师生手中的工具,更成为照亮创新思维的火种。



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刘义从教师专业发展、育人方式变革和深化教学应用等三个方面详细汇报了六合区人工智能教育推进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在师资培养方面,六合区通过开展多轮次多层级培训,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在科研引领方面,通过区教师发展中心两个人工智能相关课题为抓手,围绕课题积极开展实践研究;在课堂教学方面,通过启动区级人工智能研修试点,积累了丰富的课例与资源;在学生教育方面,将人工智能课程建设融入多学科,并开发基础、融合和特色三类课程,积极开展普及与竞赛活动;在数智课堂融合研究方面,稳步推进南京市“未来教室”、“金陵微校”及六合区远程同步课程、“空中悦读”等特色项目,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下一步,六合区将成立区级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组建专业研究团队,制定三年行动方案,从机制保障、培训筑基、科研引领、教研驱动、学创融合及项目推进等六个方面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教育。



参与调研的专家表示,六合区域推进有举措、学校推进有特色,并从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建立资源共享与跨区域联盟机制、提升教师与大模型对话质量等方面对六合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未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建议,为六合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市教育局二级巡视员、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潘东标从基础建设、师资培训、典型树立、顶层设计等多方面充分肯定了六合区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及人工智能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六合区在智慧校园建设基础上,抓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培训,抓远程同步课堂特色项目推进,多次获得省市相关部门表扬。四所参与调研学校各有特色、各有亮点。六合区对人工智能教育未来规划思路清晰、架构完备、有特色。他强调,六合区要认真学习贯彻各级教育大会精神,将教育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教育作为教育强区的战略重点;要把握教育三大属性,明确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教育的方向,以坚决态度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要加强学习培训,加大资金投入,确保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小学扎实推进,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区教育局副局长陈传贵感谢市调研组对我区人工智能教育的全面指导,为我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的支持和引领下,六合区将聚焦课程体系化、师资专业化、育人普惠化,扎实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让乡村孩子同样拥有人工智能这把“金钥匙”,努力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全市人工智能教育贡献乡村方案。

发布:陶在乐    审核: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