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课程综合化的实施,鼓励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学习评价方式的变革,4月10日上午,六合区教师发展中心主办的“项目化学习融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研究——六合区初中历史项目化学习的课堂实践暨南京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实践研究”的研修活动在金陵中学龙湖分校举办。本次活动通过课例展示、课例评价、微讲座,探索核心素养下项目化教学实施路径。
活动的第一阶段是课例展示。由金陵中学龙湖分校的葛露老师执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成就》,葛老师打破传统历史教学局限,采用项目化学习模式,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邮票里的中国”“功勋里的中国”“行进中的中国”。以邮票、建设成就中的功勋为线索,设计驱动性问题串,依托AI工具,教会学生撰写解说词、颁奖词,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成就。
六高附中的卢静老师执教《从基础建设看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卢老师打破学科界限,坚持历史学科本位,巧妙融入多学科知识,通过项目导引任务形成学习模型,学生分组展示完成项目实施任务,主题升华呼应思政目标。卢老师从史实到理论,从现象到本质,选取多类型史料进行实证,培养史料辨析与历史解释能力,提升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实现历史课堂的“有用”与“有魂”。
活动的第二阶段,科利华中学棠城分校韦晓晨、许娜两位老师分别对两节课进行评价。两位老师都对以项目化驱动的历史学习方式尝试给予认可,并对如何开展好项目化学习提出诸多极具价值的意见和建议。韦老师强调项目化学习要以真实、有价值、引领性以及开放性的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许老师则提醒老师们在实施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可视化的学习成果。
活动的第三阶段,金陵中学龙湖分校的杜会敏老师从项目化学习的研究价值、核心概念及界定、实施策略及案例等三方面做了题为《初中历史项目化学习的课堂实践——以八年级下册为例》的微讲座,归纳项目化学习在实施的四个必备环节,即驱动性问题设计、项目探究、产品分享和学习评价,与上述两节研讨课的设计初衷不谋而合。
这次活动是对项目化学习的一次成功尝试,为全面认识理解和实施项目化学习提供了宝贵的研讨机会,对我区初中历史教师开展项目化学习实践的研究、改进学生历史学习方式具有促进作用。